李梦梦,2020年本科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包装工程专业。2020年9月进入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主要聚焦于高性能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开发和机制性探索。2023年硕士毕业后,考入福建师范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光学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热蒸发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开发。

本科毕业后考取了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2020年9月顺利进入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王建浦教授课题组,师从朱琳副教授,主要工作是开发高性能铅基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LED)是新型显示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在高端制造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薄膜LED技术是一类可以把LED器件大面积制备于任意基底(包括柔性基底)的关键技术,也是目前主流手机显示屏制造所普遍采纳的先进技术。随着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与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科技界对更低成本、更高亮度、更优光效的高性能薄膜LED研发愈加深入,不断挑战极限。基于钙钛矿半导体材料的LED是一类新兴的薄膜LED技术,具有加工工艺简便、高亮度高效率等特性。近年来,钙钛矿LED技术在光电器件研究领域备受瞩目,正在孕育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成为全球新型发光与显示技术激烈竞争的焦点。然而,近年来三维钙钛矿LED外量子效率普遍停留在20%左右,整体性能提升遭遇瓶颈。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团队另辟蹊径,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通过调控晶体生长的方法,生成辐射复合速率更快的钙钛矿晶相,从而显著提高了荧光量子效率。同时,团队巧妙地运用这一创新性方法成功地保持了三维钙钛矿的亚微米结构,使器件的光提取效率不受影响,达到了双管齐下的效果。该研究由此实现了96%的荧光量子效率和大于30%的光提取效率,并进一步制备出外量子效率达到32%的高效钙钛矿LED,再次创造了钙钛矿LED发光效率的世界纪录。该成果成功发表在Nature上,我作为第一作者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


我们的研究也得到了央视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凸显出我们团队在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研究生工作可概分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累积跬步。从一个专业跳跃到另一个十分陌生的专业的确遇到不小的挑战。万事开头难,尤其在刚入学的一年级,实验进行的一塌糊涂,虽然磕磕碰碰的坚持了下来,但其中的痛苦只有自己明白。幸运的是,组内师兄师姐给予了我足够耐心的解释和指导,也正好在这个艰难的时间段,通过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献,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认为这个积累过程对我接下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阶段,咬定青山。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停滞不前,我必须在实验中付出比别人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只管埋头苦干,渐渐的实验终于进入正轨。再回望,我拥有面对挫折的强大勇气,这绝对是无与伦比的美丽。当一切挫折不再成为我前进的阻力时,最幸运的事降临了!我遇到了最好的人生老师,朱琳副教授,她建议我接下来课题的研究方向,让我不再迷惘。当然,不用想,实验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低谷中度过,实验结果和自己预想的差别之大每天都在上演,在日常吃饭,忙忙碌碌下班的路上,洗澡,甚至躺在床上都在思考实验的问题。通宵更是家常便饭,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实验中不断总结教训,越挫越勇,终获成功。实验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尝试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不管你是不是天马行空,但是要合理的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其次,实验的细节十分重要,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做实验的手法,理解也不尽相同,科学实验要求材料的化学计量、环境温度等等十分精准,这方面我们要深度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多亏了朱老师细心的指导,使我在无数个转角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个阶段我认为有几件事比较重要,首先要完全相信自己,一直怀疑自己不可能走的更远;另一方面多做多想,认真做好试验记录并总结;第三,多向周围优秀的人学习请教。
第三个阶段,行至千里。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最难的反倒是收尾总结,这个阶段是对过去所有工作的提取与凝练,最终需要文字承载我们的研究工作所表达的含义。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额外的补充工作,以完善工作的核心思想。有太多人倾注了心血在这项工作中,从实验开始到效率突破用了两年,从突破效率记录到成功发表在Nature,我们又用了两年的时间。甚至最后测试,老师都亲自上阵,大家可以想象最后的艰难,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想这项工作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是我们课题组上下一心的结果,更是我们组工作和精神的延续,这所有工作的背后站着一位最伟大的人——王建浦教授。


科大是我们筑梦的起点,永远铭记母校的教诲,永远感恩老师们的帮助。在这有三句话送给学弟学妹:
任何时候不要过早否定自己!
记得要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永远相信最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